“300指数”略有提升
四成市民经常健身
上海市体育局日前公布2014年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300指数评估办法》,从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方面对本市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
2012年,上海市体育局首次对社会发布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以翔实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首创推出了反映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发展水平的“300指数”。2013年则将学生社团、体质监测网络、监测效果和体质达标等数据纳入指数统计范围,进一步确保了最终结果的真实、全面、准确。
据悉,与2013年相比,2014年“300指数”略有提升,其中“健身环境”发展指数略有下降,“运动参与”发展指数有所提升,“体质健康”发展指数略有提升,区县的差异化程度逐年缩小。截止2014年底,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4m2,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为84.3%,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于健身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5.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4%。2014年,全市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各级体质监测中心、站(队)共为153688名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受测市民体质达标率为96.8%。
一、前言
为客观评估上海市及各区县政府部门全民健身工作效果,市体育局制定了 《201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300指数评估办法》 (简称“300指数”),上海体育学院作为第三方承担了“300指数”评估工作。评估周期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14年“300指数”共有34个量化指标,有6个客观指标由市体育局和市教委直接填报,24个客观指标则由街镇、区县体育局和区县教育局分别申报,另有4个主观感受指标由上海体育学院通过对市民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取。此外,还从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和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场地需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和2014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中抽取部分公共数据。300指数所涉及的“人均”计算基数均为上海市常住人口数。
二、评估结果
(一)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300指数为251分——满意
“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5分——满意
“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84分——满意“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2分——满意
与2013年相比,2014年“300指数”略有提升,其中“健身环境”发展指数略有下降,“运动参与”发展指数有所提升,“体质健康”发展指数略有提升(图1)。2014年全市各区县300指数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为44分,与2013年(分差为62分)相比降低了29.0%,区县的差异化程度逐年缩小(图2)。
图1201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三项指数(单位:分)
图2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全民健身发展指数
(二)“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5分——满意
2014年上海市“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5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见图1)。评估结果表明,“政府主导”、“财政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和“市民满意度”四个二级指标均位于“满意”区域,其中“财政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和“市民满意度”较2013年皆略有下降(图3)。
2014年,市、区两级政府在全民健身事业方面的日常工作经费投入总额达到32337.9万元,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为14.1元。截止2014年底,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4m2,较2013年增长0.02m2。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为84.3%。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于健身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5.4%。
图32014年上海市“健身环境”发展指数指标水平
(三)“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84分——满意
2014年上海市“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84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见图1)。评估结果表明,“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和“科学健身指导”指标处于“满意”区域(图4),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提升至“比较满意”。
2014年,本市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6573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71万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951个,在街镇和学校登记的10人以上的体育健身团队35684支,其中学生体育社团为8581支,社区健身团队为27103支,平均每万人拥有15.5支体育健身团队。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44734名,占常住人口的1.94‰。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4%。
图42014年上海市“运动参与”发展指数指标水平
(四)“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2分——满意
2014年上海市“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2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见图1)。评估结果表明,“体质测试服务网络”、“体质达标率”略有提升,“运动干预”略有下降(图5)。
2014年,全市共有103个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常年向社会开放,覆盖全市街镇的49.5%; 新建4个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实现全市区县全覆盖; 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完成幼儿、成年人、老年人42400人的监测计划任务。当年本市各级体质监测中心、站(队)共为153688名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受测市民体质达标率为96.8%。
图52014年上海市“体质健康”发展指数指标水平
三、分项结果分析
(一)健身环境
1.政策保障:
2014年,市政府批准 《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2-2020)》; 市体育局制定实施 《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试行办法》 等规范性文件; 各区县体育行政部门均制定了本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嘉定、杨浦、静安、长宁等区都推出了健身场馆预定平台,闵行区建成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普陀区建成智慧体育信息平台,为市民健身提供了便捷的查询和预订服务。
2.财政经费投入:
2014年,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投入,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为14.1元,较2013年增长33.1%(图6)。
图6上海市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比较分析(单位:元)
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人均全民健身日均日常工作经费较为不平衡,最高和最低相差21.0元。
图7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比较(单位:元)
3.场地设施建设:
2014年,本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67095.8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4m2。当年全市新建成百姓健身步道63条,新增步道面积90193.1m2; 建成百姓健身房21个,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任务。此外,本市还新建了352个社区健身苑点、3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6个百姓游泳池。崇明县试点建设自行车绿道,率先完成23公里陈家镇自行车绿道示范段建设。
根据2014年公布的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显示,本市体育场地数量排名前10位的体育场地依次是健身苑点、篮球场(馆)、乒乓球馆、棋牌房、健身步道、健身房(馆)、小运动场、室外网球场、台球房、游泳馆(图8) [1]。
同时,根据对市民的调查显示,市民喜爱并急需的体育场地类型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健身步道、健身苑点、羽毛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房(馆)、综合性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篮球场(馆)、舞蹈房(图9) [2]。
目前本市市民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与实际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1] 数据来源于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2] 数据来源于 《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场地需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图8上海市体育场地类型现状图(单位:个)
图9上海市市民对体育场地的需求(样本总量:73469人)
2014年,本市中小学校总数达到1514所,较上年增加79所,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为1277所(2013年为1243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84.3%,在学校总数增加的情况下,开放率略有下降。目前学校场地开放的时段、时长和场地类型与市民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地的教学区域分隔和灯光改造工程的实施难度较大。开放过程中,少数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市民还将宠物带入校园,给学校卫生管理造成较大压力。
2014年本市游泳场所执行 《经营性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有关要求,当年全市共有562家游泳场所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占全市游泳场所总量的90.0%。自6月20日至9月10日为游泳场所夏季开放阶段,全市共累计开放191253场,接待泳客675万人次,游泳场所卫生合格率为91.4%。
4.健身环境意度
市民对健身环境的总体满意度为85.4%,其中体育“场地设施环境卫生”和“性价比”满意度最高,场地“设施满足需求状况”和“管理水平”的满意度较低。(图10)
图10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比较
调查显示,被访者近一年经常使用体育场地类型中选择最高的为社区体育场地,比例为69.2%(图11)。对各类体育场地的分项满意度排序进行比较发现,社区体育场地的满意度最高,有6项满意度指数均列第一; 经营性健身会所在“设施维修状况”满意度上排名第一。
图11近一年经常使用的体育场地类型选择占比(多选)
(二)运动参与
1.健身活动状况:
2014年,在本市举办的6573场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中,参与人数达到200人以上的占到21.4%。其中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共举办各类赛事3810场,吸引了近148万名市民参赛。大联赛项目设置从2013年的11个增至38个,承办协会从12个扩增至33个。大联赛中比赛场次最多的乒乓球赛达461场; 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则是路跑,共有近27万人参赛; 单项赛事参加人数最多的是2014上海坐标城市定向挑战赛的参赛人数达到10070人。
有话要说...